
来源:北极星择校网 更新时间:2025-09-20 09:33:00 在线咨询招生老师
摘要: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卫生健康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直属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其唯一主管的高校 。学院坐拥成都、德阳两大校区,占地面积近 900 亩,校内风景优美,建筑错落有致,既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也有宁静舒适的生活区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漫步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同学们拿着书本讨论学术问题,或是在花园里朗读英语,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目前,学院在校生近 1.2 万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怀揣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相聚于此,共同开启逐梦之旅。
探秘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解锁护理教育的独特密码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卫生健康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直属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其唯一主管的高校 。学院坐拥成都、德阳两大校区,占地面积近 900 亩,校内风景优美,建筑错落有致,既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也有宁静舒适的生活区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漫步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同学们拿着书本讨论学术问题,或是在花园里朗读英语,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目前,学院在校生近 1.2 万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怀揣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相聚于此,共同开启逐梦之旅。
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当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医科分院下辖部分单位陆续迁回北京、天津等地,而留川人员则顺势组建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1987 年 11 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的坚实基础上,经四川省教委批准,开始筹建四川省卫生学校,由四川省卫生厅负责主管。仅仅一年后,也就是 1988 年,四川省卫生学校正式成立,并于当年 7 月迎来了首批学子 ,开启了医学教育的新篇章。此后,学校发展迅速,1998 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1 年更是成功获评国家级重点中专,在中专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声名远扬。
到了 2014 年,是学院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四川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同年 4 月顺利通过教育部备案,成功实现了从中专到大专院校的华丽转身,开启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征程。此后,学院不断进取,2020 年 7 月入选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名单,2021 年 7 月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 ,2022 年 8 月加入中国 - 东盟护理高质量发展联盟,一步步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紧跟国家和四川省 “一老一小” 健康照护重大战略,紧密对接蓬勃发展的 “大健康产业” 设置专业,开设了护理、药学、助产等 17 个专业 ,构建起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致力于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卫生健康专业人才。学院建有护理专业群、医美专业群两个高水平专业群,这些专业群内的各个专业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共同为大健康产业输送专业力量 。
在 “一老” 方面,学院开设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着重培养能够在养老机构、社区等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心理慰藉等全方位服务的专业人才。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巨大,该专业的设置极具前瞻性。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如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养老机构管理等课程的学习,还十分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会前往各类养老机构进行实习,亲身体验和参与老年人的日常照护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在德阳校区的智慧养老实训室,学生们可以模拟真实的养老场景,进行养老服务技能的训练,从老年人的起居照顾到康复护理,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专业、细致 。
在 “一小” 方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为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婴幼儿身心发展知识、卫生保健知识以及早期教育知识的专业人才,能够胜任托育机构、早教中心等场所的工作。课程设置涵盖了婴幼儿生活照料与保健、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设计等多个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学院积极与各类托育机构、早教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例如,与成都暖房子托育中心、成都爱帝宫月子会所等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
此外,学院的护理专业作为核心专业,也紧密围绕 “一老一小” 和大健康产业进行了专业方向的细分。除了传统的临床护理方向,还开设了口腔护理、手术室护理、血液净化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多个专业方向模块,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以老年护理方向为例,学生在学习基础护理知识的同时,还会深入学习老年护理的特殊技能和知识,如老年慢性病护理、老年跌倒预防与护理等,为未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
在教学方面,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始终秉持 “德能同育、学训交替、医教相融” 的人才培养模式 ,致力于培养出德才兼备、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学院以培养 “四有川护生” 为目标,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会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例如,在护理人文课程中,老师会引入一些感人的医护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
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学院采用学训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学院建有多个实训基地,如护理实训中心、药学实训中心、康复治疗实训中心等,这些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模拟病房、模拟药房等仿真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 。像护理实训中心,拥有各种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从基础护理操作的模拟人到高端的急救训练设备一应俱全,学生们在这里可以进行静脉穿刺、心肺复苏、伤口护理等各种护理技能的训练。而且,学院还与众多医疗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医教相融是学院教学的又一大特色。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背景和资源优势,邀请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和指导实践。这些医护人员不仅带来了最新的临床知识和技能,还分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 。同时,学院的教师也会定期到医院进行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给学生。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学院会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实际临床案例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学院还积极推进课程建设,获批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 3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7 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8 门 。这些精品课程涵盖了护理、药学、康复治疗等多个专业领域,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 。以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老年护理学》为例,课程团队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不仅包含了老年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融入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视频,学生们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而且,课程还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通过讲述老年护理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
在教学成果方面,学院也成绩斐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别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卫生行指委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出色,获省级以上奖项 786 人次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了学院教学质量之高,也为学院的发展增添了光彩 。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深知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深入实施 “人才强校” 战略,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 812 人,其中不乏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 。这些专家学者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还在教学一线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引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
在众多优秀教师中,学院院长张先庚教授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坚守教学一线 32 年,是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张先庚教授荣获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诸多荣誉 。她带领团队培养了大批卫生健康人才,推动学校实现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在教学上,她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们打开了护理知识的大门 。在科研方面,她积极投身于各类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学院的科研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 。
除了张先庚教授,学院还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如姚永萍老师,是四川省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赵斌老师,为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付能荣老师,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称号 。这些老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他们或是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或是在科研上成果显著,或是在行业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学院还十分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护理、康复技术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三个团队获评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这些团队以教学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例如,护理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发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团队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承担了多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为护理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在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努力下,学院的教学成果显著,教师获全国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 326 人次 。这些奖项不仅是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肯定,也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的有力证明 。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工作,积极与省内外众多医疗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实习基地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就业平台 。学院拥有附属医院 4 所,省内外优质见习实习基地 125 个 ,这些实习基地涵盖了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企、养老机构等不同类型的单位,满足了学院各个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 。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成果显著。2024 年,学院新增产教融合企业 23 家,新立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6 个,立项数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院与四川省儿童医院签订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双方合作的新篇章,共同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临床护士人才队伍 。同时,学院还与多家企业围绕联合研发创新与成果转化、医工结合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重点合作事项进行深入交流,不断拓展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
在就业方面,学院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 95% 以上 ,2023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4.2% ,2022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5.38% ,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5.90% 。学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就业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学院紧密对接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扎实,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学院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支持 。
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招聘会,邀请各类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 。例如,2025 年 6 月 16 日,学院开展了 “百日冲刺促就业 职等你来启新程” 2025 届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涵盖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多个领域的 60 余家用人单位参与,共提供 800 余个优质岗位 。在招聘会上,学院领导与用人单位代表深入交流,了解用人需求,探讨深化校企合作的途径;同时,也与同学们亲切交谈,引导他们积极就业,先就业再择业 。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了企业招聘人员的高度认可,部分学生现场达成就业意向,招聘会成效明显 。
此外,学院还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深入实习基地开展就业服务,通过政策宣讲、一对一咨询、校企座谈等多种形式,为实习生送服务,助力毕业生就业 。药学系就曾深入四川太极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开展 “就业服务进企业,精准指导暖人心” 专项活动 。在活动中,系部负责人结合药学系历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现阶段行业发展趋势、岗位需求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就业观;针对实习生在求职中面临的痛点,辅导员从心理调适、沟通技巧、简历制作和就业服务政策等方面进行 “一对一” 指导;系部负责人、辅导员还与实习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学生实习表现的反馈,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实习安排、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院与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院校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项目 。
中德护理人才交流项目是学院国际交流的重点项目之一。学院与德国蕾娜范集团、巴登 - 符腾堡州斯图加特市德中友协兼德中福利会等德国机构紧密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学院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德国进行学习和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德国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 。这些学生在德国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深入了解了德国的护理文化和职业素养要求 。例如,在德国的实习期间,学生们参与到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实际工作中,学习德国先进的护理技术和服务理念,像德国在老年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计划制定等方面的经验,都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同时,学院也邀请德国的护理专家来校讲学和指导,为师生带来国际前沿的护理知识和研究成果 。巴登 - 符腾堡州斯图加特市德中友协兼德中福利会主席莱纳・多尔德先生就曾多次来访学院,与学院师生深入交流,分享德国在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
与日本的交流合作同样成果丰硕。学院与日本木兰国际交流机构、日本医疗介护人才支援机构等开展合作,在护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学院积极推进中日人才交流项目,组织学生赴日实习和学习 。在日本,学生们深入了解日本的介护文化和护理体系,学习日本在老年照护、家庭护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日本木兰国际交流机构董事长中原红女士多次到访学院,与学院商讨项目推进细节,并就中日人才交流项目的内容对学生们进行详细宣讲 。学院还与日本相关机构探讨在川共建 “中日护理人员实训中心”,以及开展教师互派、学术交流等合作事宜,不断深化双方的合作 。
除了德国和日本,学院还与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联欧希望教育管理有限公司等展开交流合作,共同探讨中德职业教育项目,培养契合国际化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拓宽学生职业发展渠道 。2024 年,学院国际交流合作成效显著,新增国际合作院校 5 所,成功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人文交流经世项目” 。学院还积极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些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学院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让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风采 。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有着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五爱五尽” 家校情怀便是其中的核心与精髓 。“五爱” 即爱岗、爱生、爱学、爱家、爱校 ,“五尽” 即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美 ,这一理念贯穿于学院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之中,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
在学院的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五爱五尽” 的理念处处得以体现。老师们爱岗敬业,将自己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在课堂上,老师们认真备课、精心授课,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堂课,力求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在生活中,老师们关爱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例如,有位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对专业课程感到迷茫,辅导员老师主动与其沟通,了解他的困惑后,不仅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还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辅导功课,帮助他重拾学习的信心 。
学生们也深受 “五爱五尽” 理念的影响,努力践行着爱校、爱学、爱家的价值观 。在校园里,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活动,为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爱护校园环境,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校园清洁等活动,让校园始终保持整洁美丽 。在学习上,学生们勤奋刻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和实践活动 。每年学院都会举办护理技能大赛,学生们踊跃报名参加,在比赛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展现出对专业学习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学院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关爱家人,懂得感恩 。
除了 “五爱五尽” 家校情怀,学院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花开杏林” 大讲堂便是学院的文化品牌活动之一 。这个大讲堂取意 “杏林春暖 心田花开”,秉持 “立德树人、文化浸润、技能传承” 理念,致力于构建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与技能提升于一体的育人平台 。在首期活动中,国家级非遗川剧代表性传承人、梅花奖得主肖德美教授以沉浸式教学带领 350 余名师生领略川剧魅力 。活动通过 “讲授 + 表演 + 互动” 模式解密川剧艺术,现场示范 “扇文化” 的程式化表达,师生们还参与了基本功体验和川剧身段体验 。这场活动不仅让师生们欣赏到了精彩的川剧表演,更让大家深入了解了川剧这一非遗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提升了审美素养,强化了职业使命感 。
学院还积极举办各类运动会,像 2025 年举办的职工趣味运动会,以 “‘趣’享运动展风采,‘味’你健康向未来” 为主题,吸引了 500 余名教职工参与 。运动会设置了 “8” 字长绳、旱地龙舟、同心颠球、不倒森林等多个趣味项目,教职工们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增进交流,展现出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
校园文化活动还有 “一分钟讲校园文化” 系列活动 。首期活动 ——“川小护进班级” 通过 IP 形象 “川小护” 萌趣自我介绍、有奖问答、“人人都是文化讲解员” 实践环节等形式,以年轻化表达点燃现场氛围,近 300 人参与 。活动突破传统宣讲模式,拓展 “强感知、同参与、易传播” 的文化育人新路径,将抽象文化符号转化为具象互动体验,让校园文化在趣味互动中实现有效传递 。这些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能够接受文化的熏陶,培养综合素质,成为有文化、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护理人才 。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禁止任何形式转载
找学校查信息都关注【初三说】公众号,校方合作信息更全更准更及时!初中生找学校、高中生找学校、中职升大专、职高升大专、没读书了学技术……你想了解的 初三说一一为你免费解答。
下一篇:没有了
获取2021年招生指南